有一个十八岁的女生,走路时屁股一扭一扭的,和她母亲如出一辙,同学们都半开玩笑地说这走路姿势是她母亲遗传给她的。其实,母亲的行为习惯不可能真的通过遗传基因“遗传”给女儿,而是通过“感染”等心理机制传给了她。这个女生从小就跟在母亲身后走路,看她一扭一扭的,自己也就不自觉地一扭一扭,渐渐习惯成自然。 还有一位高中三年级的男生,他爸爸说话时一直没开口就先咳嗽几声,右手还使劲往下甩。 结果这一套全被孩子“学”去了。他跟同学说:“我不咳几声就说不出话来,不甩手就感觉说话无力。”
北京有位考生姓赵,平常成绩一贯非常不错,一模时却发挥失常,成绩不理想。他心里非常不踏实,由于一般的说法是“一模最能反映高考考试成绩”。二模结束后,因为种种缘由,分数还不如一模,他就更紧张了,由于事实上二模的困难程度低于一模。
不过,当孩子的爸爸知道这类状况后,并不责备他,反倒对他说:“有实力终究会考好的。”爸爸说的话让他感觉非常实在,乐呵呵的神态也让他在情绪的低谷中感觉到温暖和期望。直到高考考试前两天,爸爸也没像其他父母那样“千叮咛万嘱咐”,看着泰然自若,爸爸稳定的情绪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安慰。
2004年6月7日,他以平时的心态一个人去考场,在路上不断地默念爸爸的话:有实力就能考好,有实力就能考好,有实力就能考好。连续几场考下来,他的发挥都非常正常,总成绩超越600分,达成了我们的第一志愿。
父母对于孩子,有着巨大的暗示力量。爸爸妈妈积极的心态一定会使孩子产生好的回话,为他们的高考考试加分,反之则产生负面影响。大人唠唠叨叨,孩子则心绪不宁;大人沉默寡言,孩子则精神抑郁;大人喜怒无常,孩子则情绪不稳;大人神色慌张,孩子则忐忑惊恐;大人丧失信心,孩子则消极颓废……